披皮的免清着羊狼的算神话
作者:Daniel 花 | PSE Trading资深分析师
DeFi借贷的"免清算"迷思
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分析师,我见过太多打着"创新"旗号的金融把戏。最近市场上流行的"免清算"借贷协议,让我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那些"完美"金融产品。
记得2021年牛市时,朋友们都在疯狂地用BTC抵押贷款加杠杆。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比特币只会上涨,直到连环清算把不少人从美梦中惊醒。现在这些"免清算"协议,无非是用更复杂的金融工程把风险藏得更深罢了。
剖析三大"免清算"协议
Thorchain:Rune代币的死亡螺旋
这个跨链协议的设计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俄罗斯套娃。用户想要借USDT,需要把BTC换成Rune,再变成Thor BTC,最后变成Thor TOR...整个过程就像在玩一个复杂的金融魔术。
最有趣的是,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:当牛市来临,大家都想赎回BTC时,系统就会疯狂增发Rune。我计算过,只要Rune价格上涨速度跟不上BTC,这个系统就会像LUNA一样崩溃。他们设置的500M Rune上限,不过是给炸弹加了个不太靠谱的保险栓。
Cruise.Fi:风险转嫁的"接盘侠"游戏
这个项目让我想起了华尔街的CDO(担保债务凭证)。他们把清算风险外包给其他"勇敢"的投资者,美其名曰"收益共享"。
想象一下:你把stETH抵押借出USDx,当价格下跌时,平台会生成一种叫PRT的"复活券"。如果ETH价格回升,持有PRT的人就能大赚一笔。但问题是,在熊市里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?我在测试时发现,这个系统完全依赖市场情绪,一旦流动性枯竭,整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。
T Protocol:美债外衣下的监管黑洞
这个号称锚定美债收益的项目,表面看起来最"安全"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金融风暴的老手,我看到的全是红色预警。
他们用100%的LTV(贷款价值比)让你借出稳定币,但背后机构拿着你的钱去做了什么?没人知道。更可怕的是,当美债收益率下降时,这个看似完美的系统会像漏气的皮球一样迅速瘪掉。我采访过几个机构投资者,没人愿意碰这种黑箱操作的产品。
金融创新的底线在哪里?
每次看到这些所谓的"创新",我都想问: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是创造价值,还是发明更复杂的骗局?
这些协议把风险包装成各种金融衍生品,就像把毒药裹上糖衣。Thorchain用代币经济学转移风险,Cruise.Fi找接盘侠,T Protocol则完全依赖机构信用。它们都在玩同一个把戏:把风险藏起来,假装它不存在。
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市场崩盘的分析师,我想说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传统金融发展了几百年都没解决的问题,加密世界凭什么能用几行代码就搞定?当这些"免清算"协议崩盘时,买单的永远是最后接盘的那个人。
记住,在这个市场里,如果某个产品听起来太美好而不像真的,那它大概率就是个陷阱。真正的金融创新,应该建立在透明和可持续的基础上,而不是靠制造金融幻觉来吸引投机者。
(责任编辑:投资)
-
各位投资者朋友,我是Delaney Capital Asia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。最近美国利率政策的走向,简直像一出扣人心弦的政治经济剧。特朗普总统那边不停嚷嚷要"放大水",而美联储这帮技术官僚却死死攥着水龙头不肯松手。说实话,这种政策拉锯战背后反映的深层结构变化,对我们Web3领域的资产配置决策影响深远。政策僵局:一场数据与政治的拔河比赛7月的FOMC会议就像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德州扑克。特朗普安插的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美联储一份内部研究引起了我的注意,这份报告详细探讨了一个可能颠覆传统金融的游戏规则改变者——现实世界资产的通证化。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深度研读这份报告时,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"未来已来"的震撼。通证化:华尔街的新宠想象一下,你可以在手机上像买卖股票一样轻松投资一栋纽约的写字楼,或者用比特币购买黄金的零碎份额。这就是通证化带来的可能性。美联储的研究人员发现,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房地产、大宗商品等实物资产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AI圈里流传着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:我让GPT-3和Llama学习"张三就是李四"这样简单的知识,结果当反过来问"李四是谁"时,AI竟然一脸茫然。这就像你教孩子"妈妈叫王芳",然后问"王芳是谁",孩子却完全不知道答案一样荒谬。什么是"逆转诅咒"?研究人员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很有噱头的名字——"逆转诅咒"(Reversal Curse)。简单来说,就是大语言模型在学会"A是B"后,竟然无法自然而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人,我见过太多打着"革命性"旗号的项目最终不了了之。但当我第一次了解到Fhenix时,那种久违的兴奋感又回来了。要知道,在区块链世界里,真正算得上"硬骨头"的技术难题就两个:扩容和保密。前者已经被讨论得太多,而后者——这个关乎Web3未来的关键问题,终于迎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。从Telegram看FHE的价值让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FHE(全同态加密)的厉害... ...[详细]
-
投资人的记性真是比金鱼还差,上一秒还在欢呼,下一秒就开始恐慌。这不,比特币从12.4万美元的高点回落,立刻就有人开始喊"熊市来了",仿佛之前的大涨从未发生过。作为经历过多次牛熊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说这种情绪波动太典型了。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当前市场其实有三个强劲的引擎在推动:全球放水的大环境像开了闸门,机构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,监管态度也比往年友好得多。这三个因素叠加,让这波行情比2021年那轮... ...[详细]
-
还记得2021年那个火遍全球的"NFT"热词吗?这个被《柯林斯词典》评为年度词汇的新鲜事物,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新闻业的游戏规则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科技与经济交叉领域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,NFT给新闻业带来的变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。NFT究竟是什么?简单来说,NFT就像数字世界的"身份证",它利用区块链技术给每个数字内容打上独一无二的印记。与比特币这种可以互换的数字货币不同,每个NFT都是独特的数... ...[详细]
-
加密货币市场总是充满戏剧性转折。就在9月21日IMX迎来一波强势上涨后,韩国最大交易所Upbit的一记操作直接让市场价格急转直下——1080.2万枚IMX(约480万美元)被闪电般转移到B安和OKX两大平台,随后IMX价格应声暴跌24%。这个数字可不是小打小闹,足以让不少投资者彻夜难眠。市场瞬间炸锅消息一出,加密社区立刻分裂成两个阵营。一部分人拍腿叫好:"这是重大利好!大所都在抢筹。"另一边则瑟瑟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最近香港虚拟资产市场这潭水可真是越来越混了。自从JPEX这颗炸弹引爆后,整个行业都在瑟瑟发抖。作为香港金融市场的"守门人",证监会(SFC)这次是真的动真格了。SFC放出监管大招:"4+1"名单制度记得去年参加区块链峰会时,业内朋友还在开玩笑说香港监管太温柔。现在看来,这话说得太早了!9月25日那天,SFC开记者会的阵仗可不小,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梁凤仪总裁眼神里的杀气。这套"4+1"名单... ...[详细]
-
这两天特别开心,带着新加入的小伙伴在比特币和以太坊市场打了两场漂亮仗,总共斩获7000U的收益。说实话,看着新朋友第一次尝到甜头时兴奋的样子,比我自己赚钱还高兴。实战复盘:两单定乾坤第一单我们选择了做空,时机把握得很准。记得当时市场出现明显的超买信号,K线形态也给出了反转提示。2000U的利润就这样稳稳落袋,新朋友激动得直呼"神了"。第二单更精彩,我们反手做多。在关键支撑位附近果断入场,最终盈利直... ...[详细]
-
Meme币江湖风云再起:CAL的复仇者联盟能否撼动SHIB王朝?
加密货币圈最近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"王子复仇记"。一个名叫CAL的meme币正在掀起轩然大波,这场草根起义的戏剧性发展堪比好莱坞大片。从弃子到黑马:CAL的逆袭之路事情要从9月中旬说起。当时Shiba Inu团队像往常一样推出了CAL这个"测试币",谁知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引发了一场社区暴动。说实话,在币圈摸爬滚打这些年,我还没见过这么戏剧性的反转——一个被原项目方明确表态"毫无价值"的代币,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