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铭协议能否文江澜改写规则游戏湖再起波
最近比特币圈子里可是热闹非凡啊!Ordinal社区就像一潭沉寂已久的湖水,突然被投入了几颗石子,激起阵阵涟漪。作为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感慨:这比特币铭文生态的变局,可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铭文江湖的风云变幻
还记得9月20日那天,Ordinal协议创始人Casey Rodarmor在推特上抛出一个"炸弹"——他认为铭文编号应该是永久不稳定的。这个看似简单的观点,就像在社区里扔了颗手榴弹,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。我在社群里围观这场论战时,看着两边人马唇枪舌战,不由得想起当年以太坊社区的DAO事件。
更精彩的是,6天后Casey又放了个大招,提出了全新的"Rune"协议设计方案。这位老兄可真会搞事情啊!他直言不讳地diss了BRC-20,说它制造了太多"垃圾数据"。这话一出,整个圈子都沸腾了。让我想起当年V神对ICO泡沫的批评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比特币NFT的前世今生
说起来,比特币NFT的历史可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悠久。2012年的"彩色币"(Colored Coins)就像个被遗忘的先驱,2014年的Counterparty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。记得2016年Rare Pepes横空出世时,我还花0.5BTC买了张"悲伤蛙",现在想想真是令人唏嘘。
但是Casey今年推出的Ordinals协议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。它把NFT直接刻在比特币的最小单位"聪"上,就像在数字黄金上雕刻艺术品。我亲眼见证了Inscription #0的诞生,那感觉就像见证历史。这个创新的设计让比特币NFT重新焕发生机,也让很多像我这样的老韭菜看到了新的机会。
技术解析:Ordinal的魔法配方
Ordinal协议的核心在于两个绝妙的设计:"序数"和"铭文"。想象一下,给每个聪都打上独一无二的编号,就像给金条刻上序列号。而铭文技术则利用了SegWit和Taproot这两个比特币升级带来的红利,让把数据刻在链上变得轻而易举。
作为一个技术爱好者,我特别喜欢Ordinal的一个特点:完全的原生性。它不需要额外搭建二层网络,直接在比特币主链上运行。这就好比在故宫里办展览,而不是在798艺术区,格调一下子就上去了。截止9月底,Ordinal铭文数量已经突破3400万,光手续费就收了5500万美金,这个数字真是让人咂舌。
BRC-20:天使还是魔鬼?
今年3月,一个叫@domodata的推友脑洞大开,在Ordinal基础上搞出了BRC-20标准。我还记得当时Ordi代币18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的盛况,活脱脱一场数字版"淘金热"。两个月时间,BRC-20市值就冲到10亿美元,这增长速度比当年的ICO还疯狂。
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。我亲眼看着比特币链上交易费用飙升,区块被各种BRC-20交易塞满。作为一名比特币老粉,我的心情很复杂——既为创新高兴,又为网络拥堵担忧。Casey的愤怒我完全理解,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带坏了一样。
Rune协议:破局者还是乌托邦?
Casey提出的Rune协议确实很诱人。它基于UTXO设计,不会制造垃圾数据,操作简单直接。这让我想起比特币最初的设计哲学:简洁优雅。Ordinals Wallet已经率先部署了$RUNE代币,大家都在观望这个新协议能走多远。
不过话说回来,BRC-20虽然问题不少,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。就像当年ETH上的ERC-20一样,存在即合理。我觉得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,就像现在DeFi领域里有Uniswap和Curve两大流派一样。
写在最后:让子弹飞一会儿
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加密世界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Ordinal、BRC-20、Rune...这些协议的博弈让我想起互联网早期的浏览器大战。最终受益的,是整个生态的发展。
作为从业者,我的建议是:保持开放心态,但也要擦亮眼睛。毕竟在这个圈子里,创新与泡沫往往只有一线之隔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看看这场比特币铭文的进化会带来怎样的惊喜。
(责任编辑:专栏)
-
大家注意了!在这个炎热的八月,MGBX给加密市场的新人们准备了一份超值大礼包。说真的,我从业这么多年,很少见到这么丰厚的迎新活动。记得去年某平台搞类似活动时,我的朋友小张就错过了报名时间,结果懊悔了大半年。新手福利大放送作为行业观察者,我必须说这次MGBX的力度确实够大。只要你是新注册用户,完成几个简单的操作步骤:比如实名认证、充值和交易这些常规动作,就能解锁多重奖励。最吸引人的是那个7,710 ... ...[详细]
-
重磅!OSL母公司引入7亿港元战略投资 香港加密交易所大战一触即发
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OSL的归属问题了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香港数字资产市场的观察者,我从年初听到OSL要出售的传闻时就在想:这家老牌交易所究竟会花落谁家?现在谜底终于揭晓。资本大戏:BGX豪掷7亿港元入主OSL11月15日真是个戏剧性的日子。BC科技集团(OSL母公司)在停牌两天后复牌,结果股价直接来了个"跳水",半小时内暴跌10%,看得投资者们心惊肉跳。这也难怪,毕竟BGX这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跟朋友们强调同一个观点:加息这事儿基本上到头了。上周公布的10月CPI数据简直就是在为这个结论盖章认证——不管是整体通胀还是核心通胀都低于预期,PPI和失业金数据更是直接把"经济降温"四个大字写在脸上。如果你平时不太关注这些枯燥的经济数据,那我教你个简单的方法:直接看CME FedWatch Tool就行了。这个工具就像美联储政策的风向标,现在显示12月和明年1月维持利率不... ...[详细]
-
谁说创业一定要砸锅卖铁?在香港,一个80后小伙Ivan仅凭一个Web3健身社交平台的创意,就成功从政府口袋里"掏"出了10万港元。这还只是开始,后续百万补贴还在等着他。作为一个经常帮创业者对接政府资源的老兵,我想跟大家聊聊这个有趣的案例。香港的Web3创业春天来了2023年初,香港政府宣布成立"数码港Web3基地",豪掷5000万港元扶持这个新兴领域。说实话,这种力度在全球都不多见。财政司司长陈茂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加密圈子里,每当和朋友聊起DeFi衍生品市场,总会忍不住提起Perpetual Protocol这个项目。作为一个深耕区块链领域多年的观察者,我见证了太多项目起起落落。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采用vAMM机制的永续合约协议,以及它最近面临的困境。PERP代币:从明星到困境的转型之路记得去年参加DeFi峰会时,Perpetual Protocol的展台前总是挤满了人。这个搭建在以太坊Layer... ...[详细]
-
说起DePIN(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),我总是想起小时候老家那条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。曾经只能靠政府拨款修建,现在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维护——这不就是DePIN的雏形吗?只不过现在这条路变成了云计算资源、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。为什么Web3需要这个"新基建"?记得去年AWS宕机那会儿吗?我当时正在测试一个DeFi项目,眼睁睁看着整个前端突然瘫痪。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:号称去中心化的Web3应用,背后竟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这两年,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方案真是热闹非凡。从Arbitrum、Optimism这些乐观汇总(Optimistic Rollup)选手,到Polygon ZK-EVM、Linea、ZK-Sync这些零知识证明技术的拥趸,大家都在为提升以太坊的性能绞尽脑汁。但说实话,第二层远不是终点。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开始意识到,应用链(Application-specific chain)或者说第三层网络,才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圈子里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项目,让我想起了早期比特币那种"野生"的状态。这个AGI项目池子已经完全锁死,开发团队甚至把钱包都给烧了——这种破釜沉舟的操作在现在这个割韭菜成风的币圈可不多见。真正的社区自治,这次真的不一样说实话,这些年我看过的"去中心化"项目太多了,但最后都逃不过项目方暗箱操作的套路。但这个AGI项目让我眼前一亮:开发团队完全不持币,彻底放弃了项目权限,把决定权完全交给社区。这... ...[详细]
-
要说这比特币的行情,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。昨天那走势,活生生把投资者们的心脏病都要吓出来了!先是两次惊心动魄的"插针"行情,价格直线下坠,眼看着就要崩盘,结果转眼间又来个华丽转身,强势反弹。这行情,看得我直呼好家伙!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这种走势我见得多了。每一次暴跌都像是市场的"压力测试",把那些不坚定的筹码洗出去,然后主力轻轻松松就能把价格拉回来。昨天那两次插针,明显就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我的加密圈朋友都在疯狂讨论一个词——铭文。这玩意儿就像当年的ICO狂潮一样,突然就火遍全网,让无数投资者为之疯狂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必须说这次的热度确实非同寻常。铭文热潮席卷加密圈记得上个月参加线下聚会,10个人里有8个都在讨论怎么铸造铭文。从比特币到以太坊,甚至连狗狗币这种meme币链都开始玩铭文了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那波NFT热潮,但这次的玩法显然更"接地气"。目前市场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