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转移特币玩转街老加密的背亿美元比后华尔狐狸货币市场
在风起云涌的加密世界里,最精彩的故事往往不是那些公开的交易数字,而是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权力游戏和人脉网络。2025年7月,一笔90亿美元的比特币转移竟然悄无声息地完成,这不得不让人好奇:究竟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?
华尔街老手的神秘交易
想象一下,8万枚沉睡14年的比特币突然苏醒,这笔天文数字的交易本该引发市场地震,却神奇地被市场"消化"了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完成这笔交易的既不是币安这样的交易所巨头,也不是对冲基金大佬,而是一家看似低调的华尔街公司——Galaxy Digital。
在一次财报电话会上,当被问及如何拿下这个大单时,Galaxy Digital的CEO漫不经心地回答:"这个单子,关系比报价更重要。"这句话道出了加密市场的真相:在这个圈子里,人脉往往比技术更重要。
Mike Novogratz的华尔街往事
要理解Galaxy Digital的成功,我们必须认识它的灵魂人物Mike Novogratz。这位56岁的华尔街老手在高盛摸爬滚打11年,从东南亚期货交易台做起,最终成为固定收益合伙人。那些年在宏观交易、资产组合与国家政策之间游走的经历,给了他独特的市场嗅觉。
我记得2017年CNBC的一次采访,Novogratz公开承认:"过去两年,我在加密资产上赚了超过2.5亿美元。"但有趣的是,他并非典型的加密信徒。2015年他在巴西利率市场栽了跟头后,才开始认真研究比特币。这种从传统金融走来的背景,反而给了他独特的视角。
不是简单的交易平台
Galaxy Digital的商业模式很有意思。它不是单纯的交易所,也不是VC,更像是加密世界的"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商"。Novogratz把在高盛学到的全套金融服务带到了加密领域:资产管理、做市、OTC交易、投研、风险管理、财务顾问,一样不少。
我曾经研究过他们的董事会组成,发现简直就是一张"权力地图":美国财政部前官员、德州能源说客...这些人脉资源使得Galaxy Digital在监管和政策方面有着惊人的影响力。
加密资产的合规之路
2025年最热门的概念莫过于"加密币股"了——把比特币、以太坊装进上市公司报表。这个想法在2023年还被认为是天方夜谭,因为当时的会计准则处理不了加密资产。记得有个朋友的公司买了1万个ETH,价格跌了要立即认亏,涨了却不能计入收益,把财报搞得一团糟。
Galaxy Digital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。他们帮助CZ等大佬把平台币塞进美股公司,完成了从"钱包"到"报表"的华丽转身。SharpLink Gaming就是个典型案例,他们在Galaxy的指导下完成了ETH资产的合规处理。
Galaxy的商业秘诀
Galaxy Digital的业务模式有三个关键:
1. OTC交易能力:能在市场波动时完成大宗交易
2. 托管服务:提供ETF托管、质押等合规服务
3. 战略顾问:从融资到披露的一站式服务
这种商业模式最聪明的地方在于,它不是赚一次性的交易费,而是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。
新时代的权力格局
2025年的加密市场看似迎来了合规化的春天,但真相是:真正的权力正在向一小撮精通制度语言的"政商穿梭者"集中。Galaxy Digital的成功告诉我们,在这个新时代,懂规则的人比跑得快的人更有优势。
Novogratz在最近一次财报会上说得很有道理:"资产在迁移,账户走向钱包,合规路径将成为核心竞争力。"这句话完美诠释了Galaxy Digital的商业哲学——他们卖的不是服务,而是结构;赚的不是市场的钱,而是合规制度的红利。
在这个加密行业的新秩序中,权力正在重新洗牌。那些能够在加密世界、传统金融和监管机构之间自由切换的人,正在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。
(责任编辑:分析)
-
每当比特币抢占头条时,我总会不自觉地看向以太坊。这不是因为我对比特币不感兴趣,而是因为在加密货币这个舞台上,我见过太多相似的剧情——比特币打头阵,以太坊随后发力,最后山寨币集体狂欢。而现在,这一幕似乎正在重演。数字背后的故事记得上个月的一个深夜,我看着以太坊突破4700美元的那一刻。作为一个经历过2017年和2021年牛市的老韭菜,这个数字让我想起了太多往事。要知道,4000美元这个关卡曾经像一座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浸淫金融行业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感叹,虚拟资产交易的火爆程度简直超乎想象。在这个新兴市场里,Refinitiv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水手,已经在这片海域航行了20余年。这家公司服务着香港众多国际顶尖银行,他们的专家Robert经常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KYC:这就好比你去参加一个高端私人派对,主办方必须确认你不是来捣乱的。解密金融安全的四大支柱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你兴冲冲地拿着身份证去银行... ...[详细]
-
在曼哈顿联邦法院的审判中,Alameda前CEO卡罗琳·埃利森的证词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:SBF(Sam Bankman-Fried)不仅是FTX崩盘的始作俑者,更是一个擅长推卸责任的伪君子。作为曾经的亲密伴侣和商业伙伴,埃利森的证词犹如一把利剑,直指这位"加密金童"的核心。数字游戏背后的真相2022年6月,当整个加密市场陷入恐慌时,埃利森和SBF发现Alameda账面上有个惊人的窟窿—从FT... ...[详细]
-
9月的加密市场就像是一场漫长的等待游戏。作为一名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我必须承认这个月确实让人昏昏欲睡。比特币和以太坊就像两条奄奄一息的鱼,价格波动越来越小,成交量日渐萎缩,整个市场都在屏息等待"最后一刻"的到来。市场现状:满地都是"带血的筹码"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现在的市场情绪比去年比特币跌到16000美元时还要低迷。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类比:就像在菜市场买鱼,大妈们宁可等鱼咽气后花3块钱买死... ...[详细]
-
最近以太坊网络可真是热闹非凡,我盯着数据看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:这次ETH似乎真的要开启加速模式了!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市场的观察者,我发现以太坊最近的链上数据透露着一些非常积极的信号。交易数据揭示真实需求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以太坊的日交易量已经突破170万笔,创下了一年多来的新高。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就像你家楼下的便利店突然从每天100个顾客暴涨到1000个一样,这不是偶然的波动,而是实实在在的增... ...[详细]
-
从爱奇艺NFT失利看高管转身:Web3探索之路为何如此坎坷?
前阵子听说爱奇艺副总裁郭又铨跑去投资了一个叫"幻想彩球人"的NFT项目,这让我不禁想起去年爱奇艺自己搞的那个"寄生熊猫"Producer C项目。说实话,从结果来看,这个项目可以说是相当惨淡——地板价跌到8美元,社交媒体半年没更新,简直比我的股票账户还惨。大厂的Web3之殇记得去年爱奇艺在综艺节目里疯狂给Producer C打广告的时候,我还跟朋友开玩笑说这熊猫要是能火,我就去买一个。现在看来,幸... ...[详细]
-
10月2日,6只以太坊期货ETF正式亮相,这本该是加密市场的盛事,却意外遭遇机构投资者的"冷眼相待"。首日总成交量不到150万美元,这与2021年比特币期货ETF首秀时10亿美元的"开门红"形成鲜明对比。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分析师,我认为这种反差背后折射出当前市场的深层困境。熊市环境下的机构谨慎Coinbase研究主管Duong的分析颇有见地:时机真的很重要。2021年ProShares推出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在游戏打金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,最近Big Time这个项目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项目的入门玩法,希望能帮到刚入场的兄弟们。硬件要求:你的电脑够格吗?首先得跟大家说明白,Big Time目前只能在Windows电脑上玩。我个人测试下来,20GB的存储空间是跑不掉的。配置方面其实要求不算高,只要你电脑能流畅运行英雄联盟、DOTA这类主流网游,基本上就没问题。这让我想起去年测... ...[详细]
-
这两天金融圈都在热议香港刚实施的新规。8月1日起,号称"全球最严"的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正式落地,让不少加密从业者直呼"压力山大"。说实话,看完细则我真替那些想做稳定币的企业捏把汗,这门槛简直高得离谱。香港:把合规做到极致记得7月29日那天,香港金管局一口气发布了四份配套文件,我都看傻眼了。从反洗钱到发牌制度,条条框框写得明明白白。但最要命的是,要求发行方不仅要实名认证用户,还得保留5年以上数据,连... ...[详细]
-
记得2017年那会儿,大家都在疯狂追捧高性能公链的时候,一群来自Optimism的极客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颠覆性的想法:既然主链扩容这么难,为什么不在上面盖"二层楼"呢?这就是后来改变区块链格局的Layer 2概念。二层网络的灵感来源我第一次听说Layer 2这个概念时,立刻联想到了城市地铁系统。就像高峰期的主干道需要地铁分流一样,Layer 2就是区块链世界的地下交通网络。最早的Layer ... ...[详细]